近年来,随着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医改工作,在国家、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邯郸市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以医改为抓手,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方便用中药”为目标,持之以恒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取得良好成效。
强化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提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邯郸市成立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分管负责领导和有关部门分管负责领导组成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会商研究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工作会议,研究推动中医药医改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多个规范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重点举措》《邯郸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对全市中医药发展工作提出明确目标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完成了全市19家公立中医院书记、院长分设工作。建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融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与群众需求较适应的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辖区政府不断加大中医药发展投资力度,对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馆陶县、大名县、魏县、曲周县、永年区、邱县、鸡泽县等7个县级中医院整体搬迁;临漳县、磁县、武安市通过置换方式建成新院;肥乡县、广平县、峰峰矿区、成安县、涉县等5个县级中医院就地改扩建,增加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办院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全部达到了二级甲等标准,6家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bat365官网登录下载_365best官网_365bet网上娱乐网址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了特色鲜明的国医堂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将中医科室、中药房、中医理疗科、理疗康复科、煎药室等职能科室进行集中规划。现已完成245个标准化国医堂,实现国医堂基层全覆盖。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10项以上,中药饮片数量达到300种以上,提高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技术运用能力。2022年全市17个乡镇卫生院国医堂获省旗舰中医馆项目支持。
建设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等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目前,8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了针灸、刮痧板、理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75%的村卫生室配备了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所有村卫生室中成药均达到50种以上,40%以上村卫生室配备了100种以上常用中药饮片,中医药门诊处方占总处方比例达30%以上。
提升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邯郸市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通过引进、进修、培训、师带徒等持续不断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入选国家、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47人;入选国家、省老中医药专家16人、继承人61人;自2008年省名中医评选以来,前后两届12人被评为省名中医。创建国家级重点中医药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9个、市级重点专科39个。建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
为进一步加快中医人才培养步伐,强化中医师承发展,营造名医辈出的良好氛围,于2021年8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市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双评选工作,最终各有51名市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脱颖而出。2022年组织开展了全市优秀青年中医药人才评选,经逐级推荐、量化评价和严格评审,在全市评选出140名优秀青年中医人才和10名优秀青年中药人才,让青年中医人才有荣誉有干劲。2021年12月依托省中医学院支持在邯举办了名中医研修班(34人参加)和中医师承班(74人参加)。同年,市卫健委还组织开展省、市、基层三级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制定了《邯郸市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省名中医带徒6名、市名中医带徒4名、市基层名中医带徒2人,为期3年,完成规定要求,经考试合格,市卫健委颁发结业证书。制定了《邯郸市万名乡村医生中医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利用4年时间,依托县级中医院对10711名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乡村医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全面对标提升。把国家级重点专科做强做大,提升科研水平,多出科研成果,发挥品牌效应;省级重点专科要向国家重点专科迈进;市级重点专科要向省级重点学科迈进;启动新一轮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评审工作,实施滚动管理和淘汰机制,注重日常监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力争县县有省级重点专科。做优做强中医专科专病,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提升。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发展,重点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提升,促进中医药体系协调发展。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妇幼保健系统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建设中医健康小屋。市、县两级中医院组织高年资中医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以专家名字命名的中医特色“健康小屋”532个,下沉中医优质资源,助力中医系统分级诊疗,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设置治未病中心(科),推动防病关口前移及中医康复工作。市中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各县(市、区)中医院均成立了“治未病”科,推进中医理念健康咨询、健康评估、慢病干预等服务。市、县级中医院均建起康复科,全面开展康复科标准化建设。在非中医医院推广中医康复技术,鼓励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落实基本公卫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老年人和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老年人每年可享受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儿童家长均可得到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基本的中医药服务。
抓实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提速医改信息化支撑 2022年,邯郸市25个紧密型医共体中有武安市、馆陶县、魏县、成安县、肥乡区、曲周县、邱县、鸡泽县、大名县等9家中医院牵头建设。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省医改办有关规范全力推进,均成立了医共体管委会,制定医共体章程及议事规则。成立医共体内部6大管理机构(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卫服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建立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例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武安市中医院新建的医共体远程医疗平台自正式运营以来,开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方式,极大方便了医共体内的业务协调。馆陶县中医院牵头成立的中医医共体,在完成医共体规定动作的同时,融入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养生等特色元素,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红利。中医医共体实施几年来,群众健康防病意识显着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规范管理率达到60%。诊疗过程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平均住院日由原来8天,降至6.3天,次均费用从6300元降至5500元,人均减少800元,有效减少了医保资金支出,“简、便、验、廉”的作用得以发挥。
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推动全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市中医院成功对接省中医信息化平台,18个县级中医院均接入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5家二级以上中医院实施了电子病历和健康码服务。推广“互联网+”中医服务,鼓励市、县中医院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推进实现网上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中药配送等应用。其中,涉县中医院先后投资1800万元优化智能医院建设,实现微信公众号智能就医、预约挂号、就诊、缴费、查看报告、就医一卡通等功能;2019-2021年连续三年通过国家电子病历4级评审;2021年3月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荣获市卫健委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创新典型案例奖。武安市中医院全新打造了“掌上医院”系统,实现一键建卡、门诊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云影像电子胶片查看、核酸一键缴费等功能。建立了集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多功能为一体的医共体医疗协作平台,向上承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向下联系10个基层卫生院机构,1家社区服务中心,1家企业医院和民营医院,实现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牵头组建了武安市影像专家库,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拍片、上级专家诊断、报告立等可取、影像手机查询”的影像诊疗服务新格局。馆陶县、大名县中医医院开展医联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有效补齐了基层医疗机构无专业心电设备和无专业医生的短板。
协同发展京津冀中医药项目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邯郸市中医院、馆陶县中医院、邱县中医院、广平县中医院、涉县中医院分别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签定了专科联盟协议。北京5家医院共为邯郸市5家医院注入资金280万元,同时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市中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约合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对接。
开展中医药健康大讲堂,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扩大中医药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和信任度,增加群众选择中医药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设了4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和3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开办中医药文化角和学生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建设多种形式中医健康教育阵地,在二级以上中医院开设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博物馆。邱县古城营镇卫生院及一些卫生院建设健康教育基地,设置了中医展示区,在全市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推广道地中药材种植树立“冀药”产业城市名片 邯郸西倚太行山天然中医药资源库,享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推广山地中药材、林下中药材、粮药间作等模式,实施道地药材人工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栽培,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优势产区。2022年邯郸中药材面积新增1.8万亩,达到30.2万亩。相关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区域特色明显的道地小品种,重点抓好药菊、蒲公英、生地、黄秋葵、板蓝根、蝎子等品种,推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道地药材和药食同源类精品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集群建设,以涉县、武安中药材大县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连翘种苗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完善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延长加工链条,不断提高生产档次。涉县、武安分别争取到太行山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续建项目600万元、30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筛选建设主体,编制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推进项目建设,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涉县、武安的连翘,涉县柴胡入选省中药材“十大冀药”,馆陶(艾草)获“十大冀药”产业大县及特色药材产业县,并建设了艾草小镇,开发艾草系列产品。极大程度提升了邯郸市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进程,树立了“冀药”产业名片。
下一步,邯郸市将积极探索具有邯郸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模式,构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同步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展现邯郸中医药独特魅力,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强市奠定基础。